农民注意!中央启动农村改革,这5个机遇要抓牢
最近村里不少人在聊:“中央又出农村改革新政了,未来5年要重点推进,到底能沾啥光?”其实这次改革不是喊口号,而是实打实瞄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、收入、基建这些事,从土地延包到科技种地,从宅基地盘活到产业扶持,每一项都藏着实实在在的机遇。今天用南方大白话,把改革重点、
最近村里不少人在聊:“中央又出农村改革新政了,未来5年要重点推进,到底能沾啥光?”其实这次改革不是喊口号,而是实打实瞄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、收入、基建这些事,从土地延包到科技种地,从宅基地盘活到产业扶持,每一项都藏着实实在在的机遇。今天用南方大白话,把改革重点、
“以前种地只能卖粮食,现在村里的地能入股分红,还能领技术补贴”——这是安徽种粮户老王对2025农村新一轮改革的直观感受。今年中央启动的农村改革,不是“小修小补”,而是瞄准“让农民多挣钱、让农村资源活起来”,未来5年要落地的政策里,藏着普通农民能直接抓的机遇。
土地是农民的“命根子”,承包权更是安稳生活的“定心丸”。2025年11月起,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迎来重大优化,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多项改革举措正式落地,4个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,覆盖土地延包、流转规范、耕种便利、征地补偿等核心领域,不管是在家种地的农户,还是外出务工的
“家里添了3口人,地还是20年前的3亩地,孩子长大连种庄稼的地方都没有”“二轮承包时在外打工没要地,现在想回乡务农却无地可种”……打开农村话题论坛,类似的吐槽比比皆是。自上世纪90年代“增人不增地、减人不减地”政策推行以来,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已稳定近30年。
11月土地承包政策正式定调!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整省试点,已从原来的3个省份扩围至7个,安徽、湖南、广西作为老试点,新增四川、江苏、山西等4个确权扎实的省份,覆盖全国22%的耕地,涉及千万农户切身利益。核心原则依然是“增人不增地、减人不减地”,2
“家里添了新人,地还是老样子?”“盼了这么多年,2025年到底能分到地吗?”——土地“增人不增地、减人不减地”实行几十年,不少无地少地农民盼着重分土地,2025年土地延包新规落地后,答案终于明确:不会全国打乱重分,但7省试点启动4重硬保障,无地农民不用再“望地
“种地能不能多赚钱?家里的老宅子能盘活吗?返乡创业有没有支持?”这些农民最关心的问题,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都有了明确答案。近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》正式发布,明确启动农村新一轮改革,未来5年将围绕粮食安全
家里有地的、想种地的朋友注意了,2025年土地承包的大事来了,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已经扩大到7个省份,尤其是无地少地的农户,这次能拿到4重实实在在的保障,往后种地、享权益都有法可依了,今天老周就把这政策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清楚。
大家好,我是丹丹。前阵子回老家秋收,村里的大槐树下天天挤满人,聊的都是“土地再延包三十年”的事儿。最犯愁的要数进城落户的乡亲,村西头的张建军哥就是其中一个——他在城里开建材店十年,去年刚把户口迁到市区,一听说土地要延包,立马关了店门回村,拉着村支书追问:“我户
最近不少农民朋友都在问:20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就到期了,听说不重新分地,那没地的咋办?其实这事儿国家早有明确说法,“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”,而且不搞大规模重分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地农民没出路,今天就用大白话说说具体能走的几条实在路,全是政策里藏着的干货。
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,乡村或许总是与“留守”、“落后”等词汇联系在一起。然而,随着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蓝图徐徐展开,一场深刻而广泛的乡村变革正在悄然发生。中央近期释放的政策信号表明,未来的农村将被赋予全新的角色与使命。这不再是一次小修小补,而是一次系统性重塑,其
前几天回老家,堂弟跟我诉苦:“1999年出生的,打小就没分到过地,2027年土地延包后,是不是这辈子都跟土地没关系了?”不光他,村里不少年轻人和因征地失去土地的老人,都在为这事犯愁,总觉得没地就没了根。其实我特意查了2025年刚施行的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》和农
2025年农村迎来大变革!中央新“双改”政策落地,承包地、宅基地、权益保护三大重点直击农民痛点,土地整合、有偿退出、宅基地盘活新招频出,早看早受益!
2025年农村“双改”(承包地+宅基地)新政不是“画饼”——河南、江苏的农户已经靠这俩拿到了真金白银,这2个新玩法,农民早用早受益。
2025年的农村建设不是喊口号,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把政策细则明明白白列了出来。从村口的路到家里的医保,从种地的收益到养老的保障,这次部署实现了村村覆盖,每个农民都能摸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不用猜政策、不用等通知,这些民生实惠的门道得提前弄清楚。
2025年9月20日,一则仅3分30秒的“农村土地买断注意事项”短视频,在今日头条悄悄火了——8747次播放里,藏着千万农民最关心的事儿,158条评论里一半是提问:“俺家承包地能‘卖’不?”“有人给现钱买地,敢签合同不?”。可多数人不知道,农村土地压根没“买断
刚把地里的晚稻收完,湖南益阳的刘满仓就揣着新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,在村头的小卖部跟老邻居们念叨:“以前总觉得地就只能种庄稼,这回才知道,这红本本攥手里,不光能租出去拿租金,想搞个大棚种辣椒贷款都能用它当凭证!”刘满仓说的这事,正是今年中央重点推进的农村“
最近不少农民朋友都在议论农村“双改”新政。2025年1月1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》正式公布,明确将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核心抓手,一系列新规直接关系到农民的“钱袋子”和“命根子”。2月25日国务
“广播里说土地要搞‘双改’,承包地能续期,家里没人住的老宅子还能换钱?”最近这段时间,不管是村口的公告栏、村里的大喇叭,还是农民扎堆聊天的小卖部,“农村双改”都成了最火的话题。刚从地里回来的老乡们,放下锄头就围在一起讨论,有的琢磨着自家承包地的期限,有的盘算着
凌晨一点,闺蜜群里弹出一张截图:老婆给老公转了两万“项目启动金”,老公秒回“宝贝辛苦了”,转头给游戏主播刷了一千火箭。没人吐槽男人,齐刷刷一排“姐,你这操作属于慈善捐款”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“贤惠”两个字在婚姻里已经贬值成“好骗”的代名词。